为了满足高阶辅助驾驶的需求,汽车厂商将会不断增加前视、环视、后视和内视等各方位的摄像头,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壮大,国产厂商的崛起带动汽车抬头显示的价格逐步降低,产量提高,国产AR-HUD产品已全面覆盖主流技术路线并均实现量产。
推出回购计划
走进惜石斋雕刻工坊,仿佛来到了一个精致的石刻博物馆,面积虽小,但能让人看花眼:一楼二楼都是展柜,陈列着样式各异的玉石雕刻,枝间盛开的牡丹、荷叶上爬行的螃蟹、沙漠里赶路的驼队、还有门前歇息的老者……除了数量繁多种类丰富外,想象中厚重粗糙的石头,竟像面团一样被塑造成各种样式,且在不同题材作品中表现出不同的质感——而这些都是王兆德、王世洲父子所创作的。
“能有这样的作品,和莱州好石料离不开关系。”王世洲说: “所谓莱州玉雕,雕刻的其实是石头。传统雕刻主要用到的是莱州本地产的白滑石和绿冻石,因为质地细腻温润,人称‘莱州玉’。上世纪80年代开始,随着技术不断提高,毛公石、竹叶石、豹斑石和虎纹石等非传统石料也被纳入进来。”
莱州玉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艺术沉淀深厚,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“惜石斋雕刻工坊是我父亲创立的,但名字取自我太爷爷的书斋,我们这儿可以说是莱州玉雕的世家。”王世洲的曾祖父王恩盛是个文人,有自己的私塾,日常喜欢雕刻些印石类的把件,还将自己的书斋起名为惜石斋。因为读过书、有文化,王恩盛在篆刻时,除了遵循传统样式,也会加入自己的一些心思在其中,时间一长在当地有了名头。雕刻技术流传至今,到王世洲已是第四代。
王世洲正在进行雕刻。
惜石斋的三楼就是雕刻车间,屋里散落着大小不一的未完成的石雕,打磨产生的粉末铺在地上、桌上,积了厚厚的一层。石料之间坐着一位老人,拿着刻刀对着面前作品思考良久,随后又在石块表面敲敲打打。“这是我父亲王兆德。”王世洲介绍说,“老爷子现在八十多岁了,还是放不下自己的手艺,每天就在这儿雕些自己喜欢的东西。”
正被雕刻着的石头有白、绿两色,王兆德将白色部分雕琢成了一串葡萄,与深绿色的叶子形成鲜明的对比。作品虽未完工,但已初具神形,葡萄排列自然,有的葡萄粒微微挤压在一起,有的则独立悬挂,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晃动,所观赏之人无不为其技艺精湛而咋舌。
王世洲说,当年他的父亲就是凭借这身本事,在外打出了莱州玉雕的名声。王兆德自幼跟随祖父和父亲学习莱州玉雕,8岁时能独立雕刻滑石猴,16岁就和父亲一起进入了当地公办的雕刻厂,一直干到了退休。
王兆德刚到雕刻厂时,由于出口创汇的需要,莱州玉雕进入一个大规模生产阶段,但当时厂子走的是批量化生产的模式,工匠们照着几个固定的模型统一生产,做的也都是些颜色单一滑石小把件,工艺粗放,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。后来王兆德和几名同事外出学艺归来,担任起技术员,负责创新出样品,设计出的样子由大家照着做,滑石雕刻业迅速发展到100多个品种、数千个花样,成为当时全国屈指可数的滑石雕刻队伍。
王兆德(资料图)
除了负责创新,王兆德在雕刻技艺上不断下功夫,创作出一系列收藏级精品。拿到石料后,王兆德会根据石料的自然纹理构思设计,再经过雕刻、打磨、上蜡等环节,一个作品可能要三个月甚至数年才完成。王兆德所创的“镂空内雕”与“镂空内动”的雕刻技法,填补了玉石雕刻的空白,名震海内外。随着技艺不断精湛,王兆德被评为国家级莱州玉雕非遗传承人,并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“百花奖”,其作品甚至作为国礼,被送给外国元首。
王兆德作品(资料图)
上个世纪90年代,新兴的工艺品纷纷出现,原本红火的莱州玉雕受到了冲击,同时人们对于技术繁复、价格昂贵的玉雕需求逐渐降低,整个行业开始萧条。此时从雕刻厂退休的王兆德,创办了当地第一家私营玉石雕刻工坊——惜石斋。正巧王世洲也从公职单位辞职,回家接手了这个门头。
相较于父亲对于作品的精雕细刻,大学学习美术的王世洲,从艺术的角度对莱州玉雕有了新的思考:一块石头,如何让人们透过其外表感受到作品本身的韵味,还有其蕴含的哲思?透过表面触及内心,就要颠覆表现形式。他的作品不再追求逼真、华丽、精致,反而有了一种大写意的风格,粗犷中彰显着神韵。
王世洲作品。
王世洲也并未将自己封在追求艺术的圈子中,为了让玉雕技艺更好地流传,他加入了更多生活化的元素,设计开发了如笔架、镇纸等一系列文创新产品,同时将作品压缩进画框之中,变成可挂在墙上的装饰。传统的莱州玉雕在他的带动下以新的面貌融入到了旅游商品、文创礼品的大市场中,得到了市场的青睐,也扩大了生产,带动创业20余人。
跟随着父亲的脚步,王世洲成为了烟台市级莱州玉雕非遗传承人。虽同为传承人,因追求不同,王世洲和王兆德在玉雕创作的意见上常有碰撞。很多时候,父子俩会拿着自己的作品在同一场比赛里竞争,就在暗暗较劲中,两种理念都茁壮成长,这小小的惜石斋里,竟走出了两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。
近些年来,随着石矿的开采,大块的石料已越来越少,加之自己的父亲年纪也在一天天增加,王世洲坦言:“父亲的手艺很难逾越,我也达不到他的水平。因为不再有人会像他一样从小就接触雕刻,和石头打一辈子交道,也不会有人耗这么长时间去打磨一件作品。”
老一辈的技艺如手中流沙,虽被攥紧但依旧难以留住,而王世洲对此却并不感到遗憾:“技艺的传承,要向前看。莱州玉雕已经经历了数千年变迁,不同的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。父亲的作品创作出来并被保留,就已经满足了那个时代的需求。现如今强行留住已经没有了适合它生存的土壤。所有的非遗技艺都要回归艺术本质,即创作者要表达什么,如何反映人与时代的精神面貌。技术可复制,但人的精神和审美是独一无二的。能读取当下时代人们心中的呼唤并表达出来,才是非遗真正的传承。”
记者 安臻 通讯员 刘向东 宋浩免息配资开户